2025年7月9日至10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孔子诞生地尼山圆满举办。来自70余个国家的560余位嘉宾齐聚尼山脚下,围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主题,共同探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和合共生之道。
值此尼泊尔与中国建交7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推动两国文化交流与学术互动,7月4日,《中国传统思想系列讲座》第二场《孔子与儒家思想》成功举办。此次系列讲座由南亚汉学家理事会理事萨尔波塔姆·什雷斯塔(塔姆Sarbottam Shrestha)担任主讲人,塔姆教授在中国文化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其丰富的学识与独特的见解,将为尼泊尔师生带来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致力于全球汉学学术交流,为进一步培养青年汉学家,促进全球青年汉学学者对中国的深入了解和认识,将于2025年10月13日-18日举办“知中国”汉学青年研习营。该汉学青年研习营旨在组织海内外青年学者,通过实地考察、体验、学习、研究,深入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及当代中国的理解,深化国际人文交流与不同文明互学互鉴,让有志从事中华文化传播和中国问题研究、积极参与中外不同领域交流合作的外国汉学青年学者,在世界汉学领域发挥积极作用,较快成长为在各自国家和地区乃至全球
为进一步提升中国国内青年学者的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助力探索国际化研究课题,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特邀请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政治学教授包天民(Jeremy T. Paltiel)于7月3日至13日入驻世界汉学中心,并开展国际关系专题工作坊。包天民教授将分享国际前沿研究成果和经验,并针对学员学术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答疑指导,帮助学员提升学术水平和国际化视野。
汉学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是漫长的中国历史文化和外国的历史文化碰撞之后派生出来的一种学问,是中国文化另一种形式的自然延续。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与区域研究的勃兴,国别汉学的发展呈现出多维度的学术图景:既植根于本土学术传统,又交织着国际学术网络的动态影响。在徐宝锋教授领衔下,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汉学家口述中文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史”及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一带一路汉学话语体系研究”项目提供学术支持,世界汉学中心依托自有资源数据库与海外汉学家团队,通过大量权威数据和文献资料,系统梳理各国汉学研究
图志